搜尋此網誌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龍行灣曲系列-

〔灣區趴趴走〕【讀行南灣 ﹕莎琳娜市Salinas】

1. 莎琳娜市的農業《Salad Bowl of the World》
建市於1874年3月4日,Salinas位於聖荷西南方約70哩,行車HWY-101
一小時可到達,她曾經是美國西部一個農牧業蓬勃發展的城市。
今天仍是農業重鎮,出產生菜lettuce、草莓、蘑菇mushrooms、花椰菜、
以及釀酒的葡萄。在Hwy-101或CA-68公路兩側,可以看到比真人還高大
的各種農稼圖形人偶豎立在田野當中。部分農場可開放參觀。
Salinas谷地位於Santa Lucia Range在西側,和Gabilan Mountain在東側,
南起Paso Robles北到Castroville﹙Artichoke Capital朝蘚薊之都,
Marilyn Monroe曾在選美活動中當選『朝蘚薊女皇Artichoke Queen』,
今年的活動中William Hong,華人新星孔慶祥,曾受邀現場演出﹚。
東北端頂點Gilroy則是『大蒜之都Galic Capital』。
莎琳娜市為了避免比鄰居矮一截,輸人不輸陣,也給自己一個世界級的封號
『世界的沙拉碗Salad Bowl of the World』。事實上Salinas在蔬菜產量上來說
的確不是浪得虛名,這次的疑似大腸桿菌污染事件,算是影響重大而且廣遠。
Salinas Valley的農業除了沿著Salinas River肥沃的黑土壤,氣候也是個重要
因素:口袋型的地形。來自太平洋海面潮濕的霧氣,由北端袋仔口Castroville
貫入Salinas Valley,防止烈日直接曝曬,調節了谷內夏季乾燥高溫的氣候。
相反的,嚴冬季節田野沒有屏障容易產生霜凍,來自洋面較溫暖的霧氣又
適時發揮保護膜的作用。
數千年來這塊土地都是長著本土的植物California oat grass,直到1770s年代
西班牙傳教士侵入這個地區,建立殖民教區mission,那些神父帶來歐洲的
油麻菜仔mustard seed作為Mission Trail的標示,從此徹底取代本土植物。
史坦貝克在他的著作《East of Eden》中提到『When my grandfather came into
the Valley, the mustard was so tall that a man on horseback showed only his head
above the yellow flowers…』。
據文獻報導,到1870s年代,每年秋收時華工收割的油麻菜仔達到四十萬磅。
今天,大家在春天時候,仍可在灣區各地看見遍地黃花的油麻菜仔,最主要
是他的根,能夠使耕種的田野土地,和果園土壤更鬆軟。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Salinas Valley主要作物是榖類和製糖的甜菜,當時這
地區的The Spreckels Sugar Factory號稱世界最大製糖廠。〈該廠於1980s中
關閉,1992年以來,原來人口五百人的該地成了新興住宅區〉。
1920s此地才開始種植lettuce、strawberries、broccoli、sweet peas等蔬菜,
而有了『Salad Bowl of the World』的暱稱。
2. 諾貝爾文學獎的主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Country
John Steinbeck出生於1902年,他父親在Main street上開一家小店,並在
Spreckles糖廠打工,並擔任Monterey County的財務廳長。他的母親是一位
小學老師。史坦貝克在高中時就決定當作家,Salinas High School畢業後於
1919進入Stanford,但只選修有興趣的科目,所以下場是退學返鄉打工。
但是在農場幹活這幾年,卻奠定他的作品充滿鄉土氣息的基礎。他的第一本
小說《Cup of Gold》就是在1929年在Lake Tahoe冬天當清潔工時的作品。
其他有名作品包括《The Red Pony1937》、《Of Mice and Men 1937》、
《The Grapes of Wrath1939》、《East of Eden1952》、《Travels with Charley1962》
他於1940贏得新聞學有名的普利資獎、1962得到諾貝爾文學獎、1964獲頒
美國自由勳章U.S. Medal of Freedom.
他於1968年在紐約去世,骨灰安葬於Salinas外公Hamilton家族墓園。
座落在Main street 的紀念館The National Steinbeck Center浩資一千兩百萬,
於1998年完工,對史坦貝克的生平及作品,有非常精采的介紹。

3. 牛仔競技傳統The Salinas Rodeo
Salinas不但是Agricultural town也是Ranch town。『Land-Grant』讓許多家族
擁有巨大牧場,而『California Rodeo』不但是全美最大的牛仔嘉年華,每年
七月中旬舉辦的這個roh-DAY-oh活動,也是Salinas最重要的傳統節慶。
創始於1897年,到1909年發展成『狂野西部牛仔秀Wild West Show』,
1911年以來正式固定在目前的場地Sherwood Park,當地居民暱稱這活動為
『Big Week』。原來是史坦貝克所說的『a kind of local competition』,但是,
今天已經演變成專業介入的『show business』。
趴趴虎特別要介紹的是競技場外,那幾頂超巨型的搶眼牛仔帽,生動有趣,
照相效果特佳。〈聽說每頂牛仔帽重達3500磅〉。

4. 日本人集中營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國宣戰之後,美國政府下令所有在美國的
日本人需要被『集中管理』。Salinas的牛仔競技場就成了臨時的拘留所,
從1942年4月到7月,大約有3856日本人拘禁在此,準備被遣送到Sierra
東側山區的集中營。史坦貝克是第一位反對這一拘禁行動的美國作家。

5. 華工與華埠
史坦貝克的家鄉莎琳娜市原有一個小規模唐人街,但是今天已蕩然無存,
變成墨西哥裔聚居的貧民區,一家酒吧門口仍然掛著『秉公堂』的招牌。
而史坦貝克大概從小受中華文化薰陶(﹖)他的故居今天改變成餐館,
但是離他故居不遠的「孔子廟Salinas Confucius Church」仍然屹立。他是
在民國23年由Salinas的中華會館所興建的。

龍行彎曲系列

〔灣區趴趴走〕‥【龍行灣區系列九 ﹕踏雪尋美淘金夢】
1. 加州淘金熱
沙加緬度原名「沙特堡」,於1854年淘汰了競爭對手Monterey、San jose被選為加州首府。(加州於1850加入聯邦成為一州,當時首府設於聖荷西)。
1839年,ㄧ位瑞士裔的移民船長John Sutter得到墨西哥政府的特許經由Land Grant的管道得到大片土地,東起今天加州和內華達州交界的Sierra Neveda的山腳,西迄太平洋濱的Bodega Bay(該鎮位於馬林縣Marin County靠近著名的雷斯岬角Point Reys)。沙特雇用了大批原住民印地安人當農奴
(原來是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原住民,殖民者侵入掠奪土地後他們卻成了奴隸),
營建了一個農業帝國New Helvetia,並築造城堡Ft. Sutter「沙特堡」統馭這塊包括沙加緬度河和美國河流域的莊園,也就是我們探訪的『鮭魚故鄉』。

就在這個城堡附近,沙特的夥伴馬歇爾James Marshall因為要在美國河American River上面建築水閘,以便引水帶動農莊內磨坊、锯子和其他工具,
而無意中在美國河內發現含金成份的沙石。
這個驚天動地的發現,本來應該給馬歇爾帶來巨大的財富,或是更鞏固沙特堡莊園帝國的地位,但是造化弄人,金礦的開採卻完全摧毀了這兩人的命運。

話說1848年一月份的某一天,沙特堡的馬歇爾老兄跟平日一樣,出門幹他的工匠活兒,準備在莊園內水力充沛的美國河中建築一個水閘,攔取河水引入莊園內做為動力的來源,推動摩麵粉的石磨,或是帶動鋸木材的锯子。
不得了!他在河床沙灘上發現金光閃閃的礦物….這個上天掉下來的好康很快在農莊內傳播開去,吸引了大批加州本土資本家投入淘金。
但是,由於交通不便,ㄧ些大嘴巴的messengers必須走海路,繞過好望角,經歷六、七個月的航程才能把消息帶到美國東岸。
所以,外地大批淘金客湧入到達這個地區,嚴格說來是1849年的事。
在那之前,加州本土的淘金者把握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埋頭苦幹了好幾個月;第一批外來政權的淘金客是,由新英格蘭出發水陸兼程,搭船到巴拿馬,改走陸路到太平洋,再北上到Presidio San Francisco,於1949年的二月份抵達。
另外一些搭蓬馬車Wagon經陸路Oregon Trail或California Trail來的牛仔,
則是到1849年的秋天才到達。
(記得嗎﹖西部電影裡常聽到的台詞:『冬天來臨之前必須越過Sierra山』)

到1849年底,這個Sierra山腳所謂的Mother Lode礦脈湧入了四萬多礦工,
三年後(1852)增加到十萬(其中當然包括華工苦力)。

「沙特堡」帝國的莊主John Sutter的惡夢同時也開始了,先是員工離職,加入淘金行列,繼之,農場的農奴也跟著落跑。最後,導致了農莊內所有工程半途而廢,所有莊稼農活全都荒廢,連房子都被拆了,木板被拿去當柴燒。
1852年沙特先生正式宣告破產,靠著每個月$250的政府養老金終老。
而他的哥兒馬歇爾原先每個月還領到$100養老金,後來被取消,最後他身無分文死在他的小木屋裡,這個小木屋就在他當年發現金塊的那個『福地』附近。

黃金礦鄉Gold Country是許多投機者甜美的夢鄉A Land of Dreams;但是金礦場對許多人卻更是ㄧ場噩夢nightmare。固然在那美好的幾年,這裡挖出了價值約兩億Two Billion的金礦,但更多的淘金者Argonauts是頃家當產,血本無歸,還得面對金礦淘空,股市崩盤,緊跟而來的經濟大蕭條。

2. 淘金古鎮「奧本Auburn」
沿著加州49號公路,有許多當年的淘金小鎮,今天已淪為廢墟鬼鎮,另有些
則仍然保留淘金時代的古風,古老的建築、殘存的礦場、津津樂道愛好講古的
百姓,對他們而言,淘金時代好像是到昨天才結束。

位於加州49號與洲際I-80的「奧本Auburn」,就是ㄧ個至今仍充滿生機的
淘金古鎮。她位於沙加緬度的東北方大約40哩。

1848年1月24日,沙特堡的馬歇爾正在美國河工作建水閘,忽然大叫一聲
『Boy! I believe I have found a gold mine!』從此改變加州歷史。
在Claude Chana帶領下的一群法國移民,以及廿幾個原住民印地安農奴,在
1848年五月的某一天,離開了『沙特堡』莊園,沿著美國河開始淘金夢。
在第一個晚上他們決定靠河邊紮營夜宿(就是今天的奧本Auburn),Chana
抓把河砂瞧瞧,果然金光閃閃,ㄧ夥人決定放棄往馬歇爾發現金礦的Coloma山區前進,就在河邊落腳,接下來傷腦筋怎麼稱這個地方?『Dry Diggin’s』
『Wood’s Dry Diggin’s』『North Folk Diggin’s』『Rich Dry Diggin’s』
最後他們決定稱這裏為『Rich Dry Diggin’s』討個吉利,也蠻符合現況,因為
基本上,這塊Sierra山腳山坡下的美國河的河床,還挺乾燥不泥濘。
開工大吉,在頭幾個月,每名礦工每天能出產將近$1500價值的黃金,到了
1849年,該地聚集了1500個淘金客。ㄧ些從東部紐約州奧本市來的淘金客,
覺得『Rich Dry Diggin’s』這名字有點土氣,所以這些『洋基』就把這個地方
命名為 Auburn,來紀念他們的家鄉Auburn, New York。
往後十年間,金礦每況愈下,終於採完,Auburn爭取成為鐵路途經車站,
以便砍伐木材。 1856中央太平洋鐵路終於抵達Auburn,預備繼續往東和
Union Pacific在Utah接軌,Auburn另起生機,成為穿越美國大陸交通重鎮。
今天,Auburn對許多由灣區開車前往雷諾的朋友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加油或
是上洗手間的地點(xxx黃色招牌加油站更是位置絕佳,就在I-80出入口上)。
但是Auburn的老城區Old Town是個非常值得『半日遊』的文化之旅,由於
Aubur的都市發展是採取『擇地新建』,所以他的老街道保留得非常完整,
例如建於
1849年Post Office是加州仍最資深仍在使用的郵局;
1891年Firehous高聳尖塔以及紅白相間屋頂是喜歡拍攝古建築者的最愛;
1894年Placer County Courthouse是整個Mother Lode好的淘金博物館;
1896年開始營業迄今的中國餐館,據說是加州最古老的中餐館。

龍行灣區之灣區步道系列

〔灣區趴趴走〕【灣區步道系列三 ﹕灰狼坡公園】
★ 【讀行南灣】

1. 原住民Ohlone與灰狼坡

灰狼坡Coyote Hills是原住民Ohlone印地安人的原鄉﹐據考古學家估計﹐他
們已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四千年的歷史。至少由現存的「物證 –貝塚」推
算﹐已經有兩千三百年。這個貝塚目前已經被列入被保護的古蹟﹐聽眾只能
隔著鐵絲網遠觀。這些貝塚被規劃成室外Ohlone部落景觀展示場﹐展現仿
古Ohlone印地安人的「帳房」﹐他們以Alameda溪畔的柳條為骨架﹐並用長
在溼地的蘆葦tule編製成屋頂﹐藉以遮蔽風雨。趴趴虎曾經介紹過﹕Ohlone
是靠漁獵維生﹐當大多數先民使用陶器做生活工具﹐Ohlone使用蘆葦編製
籃子造舟以及住屋。
一項1910年的調查文獻顯示「當時灣區約有四百多個貝塚」﹐今天所剩不多﹐
沒有數據資料﹐但是灰狼坡這個是較完整的﹐它包含了魚骨﹑貝殼﹑破損的
工具﹑以及焦黑的石塊(火灶的遺跡)。
早期在Coyote Hills 山腳下有四個Ohlone村落﹐他們靠檢取金山灣的貝類
如mussels和oyster以及捕獲Alameda Creek的salmon維生。
男性負責漁獵﹐女性負責在山坡地採集柴火﹐果莓﹐以及用石塊擣磨acorns
製成「麵粉」﹐作為主食。

2. 殖民時代的灰狼谷

在1700年代的中期﹐歐洲海權強國西班牙侵入這個地區。
Ohlone曾經以對待客人的心態﹐歡迎這些歐洲殖民者來到他們的土地上。
可是這些歐洲殖民者並不把自己定位成「客人」﹐他們先建立自己的屯墾區﹐
也就是以教堂為中心的自給自足生活圈小天地﹐最後強迫這些原住民Ohlone
遷入屯墾區﹐也就是今天的Mission San Jose。
然後掠奪了原住民的土地﹐把它瓜分給當權的王親國戚當酬庸﹐設立了許多
農莊Rancho。
今天的灰狼坡Coyote Hills就是當年Rancho Potrero de los Cerritos (Pasture of
the Little Hills)的一部份。地主就是趴趴虎介紹Alviso灣區步道時提到的
Alviso家族。
在1844年Land Grant『土地重劃計劃』中﹐殖民者Augustin Alviso和Tomas
Pacheco總共擁有上萬英畝acre的土地﹐其中976-acre就是今天的公園。

3. 淘金時代的灰狼坡

1850年加利福尼亞加入美利堅合眾國成為一州。依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
准許老百姓挑戰Land-Grant制度﹐『耕者有其田』的意識萌芽﹐許多地主
被迫出售他們擁有的土地給莊園的農工。
這個地區最有名的案例就是Patterson家族的崛起。
George Patterson於1851年來到北加州沿著American River淘金﹐結果
不甚理想﹐所以他來到灣區在Mission San Jose找到一份農活打工﹐並逐
步購買農地。
由於海灣邊沖積扇的土地肥沃﹐加上他勤奮耕耘﹐善於經營﹐利用方便的
水路運輸﹐越灣將農產品銷往舊金山﹐並轉銷給各淘金小鎮﹐所以他很快
就累積財富。
並且使得Alameda County南部這塊農田贏得全加州【麵包籃Bread Basket】
的美譽。甚至在國際間此地的蔬果、穀類、酒、和畜牧牲口都享有知名度。
他的農業地產因為是分批購買得來 ﹐所以分散各地﹐最後總共接近擁有
六千畝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佔地約205-acre的Ardenwood Farm。
今天﹐農場中仍然矗立著一棟豪宅Patterson House﹐是一棟安尼皇后式的
建築QueenAnne﹐屋檐、牆角、窗檯,都有精緻的木質雕刻裝璜。

George Patterson於1895年去世﹐產業由妻子Clara Patterson繼續經營﹐
並且發揚光大﹐同時Patterson夫人也是一位有名的熱衷女權運動者。
Patterson家族擁有灰狼坡這塊土地直到1968年出售給「東灣公園管理局」﹐
規劃成公園。
今天﹐公園入口這條道路就是以『Patterson』命名﹐來紀念George
Washington Patterson這位昔日的地主。

4. 近代的灰狼坡

灰狼坡公園中有個遊客中心Visitor Center。
它不但是個展示中心﹐遊客可以看到原住民Ohlone 的生活資料﹐包括蘆葦
編織的小舟BALSA﹔這棟建築物的本身就有歷史意義。

1950年代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禦敵人的來襲﹐所以在金山灣區設了13個
防空飛彈Nike missile勝利女神飛彈基地。
灰狼坡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戰管雷達及飛彈陣地設在附近另一個山頭高地﹐
但是操作的防砲部隊和戒護警備部隊卻是以這個『遊客中心』建築作為營房。


1970年代初﹐灰狼坡規劃成公園後﹐這個建築物成了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seal和其他海洋生物的中心﹔之後改成『遊客中心』。

1980年代開始環境保護逐步受到重視﹐灣區水域的污染也惡化到危害海
洋生物﹐原住民Ohlone賴以維生的貝類海鮮居然因為含毒量過高﹐而被
禁止採食。所以淨化水質成為重要的議題。

1983年﹐『灣區政府協會Association of Bay Area Governments』和『東灣
公園管理局East Bay Regional Park District』共同推出了【DUST】方案。
DUST(Demonstration Urban Storm water Treatment)﹐也就是在『遊客中心』
東北角的沼澤濕地廣植蘆葦Cattails之類水草﹐恢復自然生態的【食物鍊Food
Chain】﹐因為科學家發現﹕保留marsh濕地﹐讓住宅排水或工業用水在注入
灣區水域之前有個緩衝區﹐不僅讓含毒的重金屬如鉛鋅水銀有沉澱入水底和
土壤結合的機會﹐碳氫化合物也可以析釋出來浮於水面﹐經自然風吹捬攪動
便於維生物細菌分解養分﹐供植物吸收。
同時科學家也發現許多濕地植物﹐對吸取水中的有機物質﹐或儲存含毒分子
於根部並降低含毒量﹐十分有效。
這地區又出產MuskRat﹐這小東西專吃水生植物的根﹐無形中又可幫忙清理
生長過茂的濕地水生植物和濕地的其他雜物﹐達到淨化污水的功能。
DUST Marsh是加州第一個被認為是成功的環保廢水處理實驗。

★ 【小道消息】
1. 散步組︰Boardwalk Trail  Lizard Rock  Red Hill Trail  Visitor Center
全程大約3-mile﹔略有坡度﹐痛苦指數 3/10。
基本上這段行程是穿過水草濕地﹐爬上灰狼坡的制高點﹐如果以你
消耗的熱量卡路里來和景色相比較﹐這段步道可說是很划算﹐因為
你不用付出很多卡路里﹐卻能換回漂亮的360度景觀。
2. 健行組﹕Boardwalk Trail  Lizard Rock  Bay View Trail  Visitor Center
全程大約7-mile﹔步道平坦易走﹔痛苦指數5/10。
健行步道環繞著灰狼坡的山腰﹐繞行一圈﹐景觀也逐漸改變﹕
有水草濕地﹑鹽田景觀﹑以及遠眺灣區城市從Oakland到San Jose。
3. 挑戰組﹕免費停車於Don Edward Wildlife Center﹐健行到灰狼坡Loop。
全程約7.5-mile﹔步道平坦易走﹐痛苦指數6/10。
大部份行程與「健行組」相同﹐惟啟程和返回地點不同LOOP。
★ 【行車指南】
Hwy-84在Dumbarton Bridge的東端收費站之前﹐取道Passeo Padre Pkwy
出口往北﹐然後左轉上Patterson Ranch付費進入公園停車場。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龍行天下系列

聽眾朋友不可輕視安全,自以為是地頭蛇,把湾區當後院,事實上,去年就曾在
Fremont Mission Peak發生遊客『迷航(行)之旅』,勞動警察伯伯上山搜救的
意外事故。『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絕對是【龍行天下】最基本原則。
野外求生時,對自然地理的山川河流走向、地形地貌特徵,充分掌握非常重要。


*『南灣地區』自然地理上的特徵:
『南灣』基本上大約是Santa Clara County所涵蓋的週長100-mile的倒梯形
地區,頂部是Palo Alto到Milpitas聯成ㄧ線的水域寬約15-mile,底部是Gilroy
附近的Santa Teresa Hills又稱「Coyote Narrows」因為Coyote Creek流穿其間。
左右兩邊則像是被兩隻大胳臂擁抱著:
1. 左手邊是Santa Cruz Mountain:從舊金山附近起到Gilroy的Mt. Madonna
這個山脊線兩側由於受到太平洋面潮濕霧氣影響,多高大灌木Redwood,
同是也是太平洋和金山灣的分水嶺,Saratoga Gap(Hwy-9)是交通孔道,
最有名的健行步道是『Down To The Sea On Foot』9.9-mile one way。
以後在『Big Basin State Park』中會為聽眾介紹詳情。
2. 右手邊是Diablo Range:從Contra Costa County到Hwy-152Pacheco Peak
這個山脊線是『湾區』和『中央谷地San Joaquin Valley』的分水嶺。
海拔比西側左手臂Santa Cruz Mountain略高,至高點4372’在東聖荷西的
Mt Hamilton。地貌大部分是叢生喬木峽谷及台地或牧草山坡。

受到地震斷層的影響,左手邊有『勝安卓斷層』,右手邊有『海沃斷層』,
太平洋板塊往北移動,與北美大陸板塊碰撞,所以『灣區』山脊的峽谷canyon
大多是西北走向東南,順著斷層磨碰撞擦扭曲的方向。

上期的節目中『趴趴虎』談到,『金山灣的水域周邊大部分是沖積扇溼地』;
南灣最主要的河川也是最長的一條就是Coyote Creek,發源於Diablo Range,
陸續匯入聖荷西的San Felip, Silver, Berryessa, Calaveras, 於Alviso注入Bay.
其他主要河流包括Guadalupe River,San Tomas Aquino Creek 都在Alviso附
近注入金山灣。
另ㄧ條Steven Creek則源於Santa Cruz Mountain,在Mtn View注入金山灣。
這些河道的堤防都準備或已經建築了休閒步道,用來連接Bay Trail。
『南灣』口袋地形的底部Morgan Hill『Henry Coe State Park』,是Pacheco Creek發源地,但是它注入Pajaro River,在Watsonville附近住入太平洋。
*『南灣地區』人文發展的三個階段:

1. 【The Ohlone Indians & Spanish and Mexican Rule原住民與外來政權的互動】
幾千年來這塊土地是原住民Ohlone Indians的樂土,過著富饒的漁獵生活,
她們和其他原住民最大不同是:不製作陶器,但是用蘆葦編製多功能籃子,
卻是她們的絕活。今天Los Altos Library和Coyote Hill Park都有陳列展示。
『貝塚Shell Mounts』是她們曾經在此生活的見證。
1776年歐洲人發現『灣區』,1777建立Mission Santa Clara,1797建立Mission
San Jose,她們帶來宗教和所謂的『文明』,也摧毀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力。
她們被迫離開家園遷入所謂的『settlements / colony』,她們被宣導成為教徒,
她們的原鄉土地被瓜分成掌權者的莊園Rancho。
生活是安定了,不再仰賴漁獵過日子,但是對歐洲人帶來的疾病缺乏免疫力,
她們遭受幾乎滅族的災禍;而離開家園住進教會屯墾區,也徹底摧毀他們的
文化特徵。最後,他們幾乎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西班牙和墨西哥的統治,對南灣地區留下的烙印就是本地許多街道城市山川
沿用西班牙名字,San Jose, Palo Alto, El Camino Real, …
甚至,每年五月進入夏季Milpitas後山那金黃色的山坡,就是歐洲來的oats,
兒不是本地的原生植物。
Cupertino的Rancho San Antonio和Fremont的Mission Peak Preserve以及Milpitas
的Ed Levin Park都是『莊園』遺跡,有些是「豪門權貴」,有些是「教會財產」。

2. 【Gold Rush & American Settlers淘金時代與併入美利堅後的農業時代】
西班牙統治『南灣』地區後不到100年,加州進入『淘金時代Gold Rush』,
外來政權退出政治舞台,加州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個州。
雖然,『南灣』沒有發現金礦,但是,天然肥沃的沖積扇,卻是農業發展最好
的溫床,扮演淘金商業金融重鎮舊金山,主要的糧食蔬果的供應來源的角色。
所以,原來的『莊園』紛紛變成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的耕地;『兩隻胳臂』
的山林,也成了建築木材的主要產區。
想當年,我們美國華語電台附近的Alviso可是一個繁華的港口城市,是南灣
地區農產品運往舊金山的最重要口岸。(聽眾們想想看:沒有Hwy-101、沒有
Hwy-280、沒有Hwy-880、也沒有Cal Train 和BART?怎麼去舊金山?水路!)

3. 【From Farm Fields to Silicon Valley 從果園經濟轉型到科技之都的矽谷】
太平洋戰爭對華人是歷史的災難,對『灣區』卻是麻雀變鳳凰的轉機。
美國為了爭取太平洋戰爭的勝利,開始積極建設西海岸,陸續遷入高科技公司
如IBM, 加強軍隊的後勤補給Lockheed , Moffet Field…和Nike飛彈的配置,
FMC坦克軍火工業的開展,這些都帶領了『灣區』由農業走向工業的發展。
* 【環保意識抬頭及成果:Parks、Preserves(Open Spaces)、and Trails】

1960年代中期,『有識之士』覺悟到:蓬勃過速的發展正摧殘湾區自然生態,
水邊濕地被建築堤防而消失,果園農地變商業住宅,…
1967「East Bay Region Park District」收購水邊濕地,建Coyote Hill Regional Park
1972 Santa Clara County由 Ed Levin領導成立縣立公園系統
1973 編列預算建設Santa Clara County Bay land Parks,是Bay-Trail的創始者。
1972 Santa Clara County與San Mateo County組成『Mid-Peninsula Regional Open
Space District』(MROSD)希望透過立法編列預算,蒐購保留空地作為生
態保護和教育目的,並鋪設休閒健行步道。總部設於Los Altos。
1995 Santa Clara County組成SCC Open Space Authority(SCCOSA)功能與MROSD
相同,主要目標是該縣南半部的廣大山林地區。

* 湾區『三大步道系統』

1. Anza National Historic Trail:由Arizona南部起始,到南灣地區
1775年春天Juan Bautista de Anza, Captain of the Presidio of Tubac in Sonora(今天
的Arizona南部Tucson附近),帶領約240人馬向北探險,準備在Port Of San
Francisco附近建立屯墾區。今天的I-8、I-215、Hwy-101大部份就是沿著古道。
這條Trail大部分需開車,但是也有一些短距離的可以用步行或騎馬。

2. Bay Area Ridge Trail:沿著湾區的山陵線
1960年代William Penn Mott, Jr.擔任EBRPD General Manager時提出這個構想,
希望沿著環繞金山灣的山陵線,建築一條環灣的多功能步道,供行人健行騎馬
或騎自行車。預計全長425-mile,目前完成240-mile。完工後將串聯75個公園。

3. San Francisco Bay Trail:沿著San Francisco Bay及San Peblo Bay水域沿岸
上次節目中介紹過,Bay Trail連接9個Countie 47個城市,全長400+ miles.
今天PaPaHu要介紹的就是我們「美國華語電台」所在地附近的這一段,聽眾
朋友可以利用週末傍晚攜帶全家前往散步。

*『灣區步道San Francisco Bay Trail -- Alviso Loop Trail 』:
步道長度: 健行組:9-mile Round Trip 散步組:3-mile Round Trip
痛苦指數: 健行組:7 散步組:3 (碎石堤防,坡度平坦)
重要景點: Alviso Historic District、Alviso County Park、Environmental Ed Ctr
開車指南: Hwy-237N 1stst street exitto the NorthRight on Hope st到底停車
讀行天下: Alviso原始名稱叫Embarcadero de Santa Clara,是個小小皮草交易
市場;1851年代四個Yankees從大地主Don Ignacio Alviso購入鄰近土地開發成市集,逐步發展成港都,供應建築木材、糧食、蔬菜、水果,給北加淘金城市。
1884 南太平洋鐵路完工穿過Alviso,鐵路貨運取代水路汽船,Alviso港都沒落。
1907 華人Sai Yen Chew在此建立籚筍罐頭公司,他児子Thomas Foon Chew繼承產業號稱『Asparagus King』,到1920年代,Bayside Cannery成為全美第三大罐頭工廠。不幸,在排華法案後,於1936年關閉。
今天的『San Francisco Bird Observatory』當年工廠舊址,而半年前,PaPaHu路經該地,『xxx Chew』字跡模糊的木牌,仍孤伶的懸掛在今天農地的鐵絲網圍籬上,令人感嘆。
1930 Alviso墮落成『堂口械鬥Tong Wars』、賭館、和賭賽狗,的場所;
1940 年代Santa Clara County由於全力發展農業,抽取地下水灌溉果園農地,造成地層下陷,Alviso被ㄧ次次的洪水氾濫所苦,終於在1968投靠較富有的鄰居
City of San Jose,希望能得到協助整治洪水問題。
另ㄧ個致命打擊是,長期以來製鹽工業修建鹽田堤防,和鄰近都市傾倒垃圾填土,
帶來大量含毒的石綿成分,1984年,聯邦提供資金從事清理,同時杜絕填土築堤,直到1991年,總算通過EPA的標準。所以聽眾今後可以放心前往散步健行。

* 使用『步道』時該遵守的禮儀與安全規則
1. 大部分Trail都不允許蹓狗。
2. 行人或慢跑者與騎馬者共用步道時,請禮讓馬匹。
3. 騎自行車者在路口需禮讓行人或馬匹。
4. 湾區許多步道都有Poison Oak 或 Poison Ivy,盡量穿長褲走步道。
不幸接觸毒葉時,以冷水沖洗,回家後以肥皂清洗後敷藥膏。
5. 巧遇Mountain Lion、山豬時,沉著面對,切勿逃跑,反成其獵物。

* 南灣地區其他適合夏季健行散步的步道:
Alum Rock Park: Creek Trail Sanborn-Skyline Park: Skyline Trail
Big Basin Redwood State Park :Redwood Loop
Castle Rock State Park:Sandstone Formation Loop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終於有了自己的部落格

其實, 在幾年前吧, 我就想擁有一個部落格, 可是在別的搜索引擎上建立部落格還真有些難度, 好不容易自己建立了域名,卻長的根本記不住,後來 由於工作太忙 也就忘了 .這次真的下定決心好好的經營一下我的部落格 希望能成為我和星島聽眾之間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