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神奇的天然靈藥:阿司匹林的故事
神奇的天然靈藥:阿司匹林的故事
2012-05-03
中時樂活
作者:伍焜玉
阿司匹林這個家喻戶曉的小藥片,有一段相當豐富的歷史。它的根源來自於流傳相當久的民間信念:良藥苦口!
「苦味良藥」這個信念不知道是如何開始?但確定的是,幾百年前居住於南美洲高原的原住民,便有這個觀念。在高山叢林中找到帶苦味的樹皮,用它來治療腳抽筋,以後更發展為治瘧疾的靈藥。
這個「祕魯苦樹皮」的故事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啟發了英國一位牧師以「白柳樹皮」治風濕痛的傳奇事蹟。後來更帶動了阿司匹林的合成,使得我們的地球村產生了一種百年不衰的靈藥。
祕魯原住民的治瘧疾祕方
治療瘧疾的奎寧,就是在這種「良藥苦口」的民間信念下發現的。
位在南美洲高原地帶的祕魯,是個樹木茂盛的國家,在地的原住民經常上山拾取木材做為燃料。數百年前,就有人偶然嘗到一種帶有相當苦味的樹皮。那時當地民間已經流傳著良藥苦口的觀念,因此就收集了樹皮,拿來壓碎、熬湯,試著治療各種病狀,結果發現它對治療肌肉抽筋滿有效的。
但是這種樹皮熬成的湯實在太苦了,很難入口。聰明的原住民便在苦湯中加糖,讓湯汁喝起來比較順口,於是這藥很快的流傳開來,在當地廣用於治療抽筋。這種傳統的湯藥後來還流傳到歐美,普遍用來治療嚴重的抽筋。
治療抽筋算是個小療效,想不到這個苦樹皮後來驚動了全球,成為治療瘧疾的靈藥!
十六世紀,瘧疾橫行全球,祕魯也避不開。瘧疾是經由蚊子叮咬,把瘧疾原蟲帶進人體。感染了瘧疾,會發高燒,燒退後會發冷,發冷過後,高燒又來,就這樣燒、冷交替。瘧疾原蟲還會進入血液循環,侵入紅血球,把紅血球一個一個的破壞,使大量血紅素由尿中排出,把尿搞成黑漆似的,俗稱為「黑水」症。罹病者死亡率很高,因此是個非常可怕的感染病。
祕魯的原住民拿苦樹皮汁給得到「寒熱症」的人喝,發現它可退燒及去寒,而且讓不少人恢復正常,因此常用於當地的居民,解除了不少人的病痛。
這種可治寒熱症及抽筋的苦樹皮,來自一種長得並不高的樹。到了夏天,它開出來的花顏色繽紛,有紅、白、粉紅等顏色,給森林帶來了生氣。這種樹喜歡生長在南美的祕魯及玻利維亞的高原地帶,當地的印地安人有需要時才去採取樹皮使用,不傷害到這種樹的生長,可以說是人樹和諧共存、相輔相成。
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傷口小復原快
記者李榮山景城報導
May 28, 2012 06:00 AM |
很多人上了年紀的人原本夢想退休後雲遊四海,無奈因為膝蓋關節退化,走個幾步路就疼痛不已,上下樓梯更是困難,最後只好儘量待在家中。剛開始關節出現痠痛症狀時,大部份的人總認為休息幾天就好,無奈病症愈來愈嚴重,最後有可能需要更換人工關節治療。
膝關節由三個部份的骨頭組成,包括大腿骨的下端、小腿骨的上端,以及一個圓凸的臏骨。骨頭上面又覆蓋著一層軟骨,像墊子一樣,提供關節活動摩擦時的保護與緩衝。不過隨著人體老化,軟骨會逐漸磨損,甚至軟骨完全耗盡而使得骨頭與骨頭直接摩擦,導致活動時出現疼痛難耐、關節腫大變形、或者不正常的摩擦聲音。
隨著年齡增長,軟骨老化幾乎很難避免,特別是年長女性發病的情況通常比較多且嚴重。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有效地讓磨損後的關節軟骨再長回去,最多只能在初期以復建或者注射藥物控制,但重度病患必須考慮更換人工關節解決。
傳統的人工膝蓋換置手術因為傷口大,破壞較多周邊的肌肉組織,因此術後較為疼痛,休養期間也較長。但若以微創手術精確置入新關節,雖然術後仍須住院,但傷口小破壞少,復元時間快,對於體力較虛弱的老年人很有幫助。
除了膝關節疼痛以外,許多人有髖關節疼痛的毛病。髖關節是由股骨頭與髖臼所結合,四周包圍關節囊,而若軟骨磨損,就有可能無法承受人體的重量與日常行動,出現疼痛,甚至長短腳、跛行,難以入睡的情況。
當藥物等非手術的保守治療成果不顯著時,即可考慮實行髖關節置換手術(Hip Replacement)。傳統的髖關節手術傷口大,而且就算輔以電腦定位,仍須用支架支撐,約一周左右都不能下床走路。而目前最新的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切口很小,病患當天就可以下床走路,提早回家療養復建。
不過,微創手術必須要特殊手術床,才能順利執行,病患必須與醫師溝通,確認施行手術的可能。此外,若病患特別注重術後的美觀,也可尋找縫合仔細的醫師,以類似整型手術的方式處理傷口。
醫生小檔案
黃志明(Rodney Wong)布朗大學大學部馬里蘭大學(UMD)醫學院杜克大學、戴維斯加大、Shriners醫院 Hamot醫學中心住院醫師訓練Hamot醫學中心實習語言:中文、英文診所另有醫護師鄒燕(Joanne Y. Zou)服務華語病患專家諮詢:El Camino醫院提供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 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傷口小復原快
端午喝雄黃酒 醫師:像慢性中毒
端午喝雄黃酒 醫師:像慢性中毒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May 28, 2012 03:08 PM |
端午節將至,小兒科醫師亓允文最近發表文章指出,民間至今有飲雄黃酒的習俗,但雄黃含有劇毒的砷,民眾別再飲雄黃酒了;衛生署官員也回應說:「飲雄黃酒是舊時代的落伍觀念。」
民間流傳,白素貞因喝了雄黃酒,以致現出白蛇原形,於是有「端午飲雄黃,驅瘟解毒」的習俗。不過,高雄市大寮樂生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亓允文,在醫師公會全聯會的《台灣醫界》雜誌發表專文,說明喝雄黃酒及嬰兒吃八寶散習俗的謬誤。
亓允文說,中藥房賣給民眾的雄黃,是一種含硫和砷的礦石粉;但要注意的是,砷是劇毒物質,而雄黃加熱、氧化後,就成了俗稱的「砒霜」,只需一百廿毫克就可致死。
他曾到中藥房購買雄黃後,讓狗吃進添加雄黃的食物,一、兩個月即出現喘及食欲不振等症狀而死亡。經解剖發現,狗有肺積水、心臟衰竭及腸胃狹窄。
亓允文表示,雄黃雖非重金屬,但攝入後會有類似重金屬中毒結果;喝雄黃酒,形同慢性中毒。他說,古書就記載有人因而死掉,也可能因加入酒水稀釋,中毒症狀較輕未察覺。
亓允文說,去年就有一名男子服用含雄黃的中藥,五天後出現小腿刺痛、四肢癱瘓等症狀,緊急送醫保住一命。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也說,有小兒科醫師願意站出來呼籲別喝雄黃酒,他要「按個讚」,因為國內衛生環境大有改善,而且醫藥發達,「飲雄黃酒是舊時代的落伍觀念」。
黃林煌表示,目前衛署計核准八張含雄黃成分的藥證,其中三張為內服藥,五張為外用藥,但基於安全著想,他建議民眾別服用含有雄黃的中藥方劑。
雄黃有毒 氧化變砒霜
雄黃是傳統中藥品項之一,常見為柱狀晶體,外表橘紅色。古醫書記載,具祛風驅蟲功用,可治濕疹疥癬、惡瘡。《白蛇傳》裡,法海和尚教許仙讓白素貞飲雄黃酒,就是沿用民間驗方。據說雄黃加黃酒沖服可治蛇蟲咬傷,因此用來驅蟲。
雄黃的化學結構是二硫化二砷,砷已知有毒性,經氧化後即是三氧化二砷,也是俗稱的砒霜,有劇毒。專家提醒,雄黃內服宜慎,否則服用後半小時會有口渴、腹部不適、疼痛、全身乏力;嚴重者劇烈嘔吐、腹瀉、血壓下降、神智昏迷、抽搐、呼吸困難等,外用時也不宜大面積塗擦。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端午喝雄黃酒 醫師:像慢性中毒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回台灣一個多月了, 悠閒自在的日子感覺還不錯(.到目前為止) 以後會不會覺得無聊不知道, 總之把握現在, 活在當下. 開始好好的在部落格上寫些東西不也是自己的退休想作的事情之一嗎? let's go
雖然已經返台 看灣區中文報紙的習慣仍在 看到值得大家關注的文章也還是習慣轉貼到部落格中 希望和好朋友們分享
家用網路電子產品 前景看好
記者王慶偉聖荷西報導
May 25, 2012 06:00 AM | 288 次 | 0 0 評論 | 4 4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科技巿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 23日公布,由於家庭網路的連結方便,提供舒適的數位生活,消費者需求量穩定成長,估計到2014年時,全球對家庭網路需要的核心產品包括路由器(Routers/Gateways)、轉接器(Adapters)、Wi-Fi,以及含有無線網路功能的消費電子產品(不含電腦及移動通訊產品)將達到10億部以上。
ABI報告指出,未來家用消費電子產品,包括電視、藍光放映機、電視機,全都會配備無線上網或與家庭網路相連結的功能。付費及有線電視也都會推出在家裡不同房間可以收看的無線傳輸功能。
ABI指出,目前家庭用的無線傳輸仍以Wi-Fi為主,占有巿場60%以上;但是其它的家庭用傳輸技術,如MoCA、G.hn、屋內電線通訊、HomePNA等標準產品,將以各自的優點,攻占家用信息傳輸產品巿場。
未來家用傳輸技術將著重各產品之間的流暢溝通,住家當中不會只有一種傳輸技術應用,而是幾種不同技術同時在應作。比如消費者用筆電或平板電腦將一個檔案以60GHz無線技術傳輸出去,然後拿著電子產品在家裡走動時,可能自動切換到5GHz的上網技術;在消費者沒注意時,下載的檔案可能由MoCA技術來完成。
ABI研究指出,未來家用無線產品需要業界共同合作,共同製定傳輸標準,互相支援,才能共同得到最大的利益。「產品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及溝通的技術很重要,因為消費者不會去研究產品規格如何,大家要的是買回家立即可用的產品。」ABI的研究報告詳情:ww.abiresearch.com。
老化海嘯襲台 106年長照關鍵年
從中時電子報上看到一篇不錯的報導 如果灣區的朋友要回台 這篇報導不妨看一下
老化海嘯襲台 106年長照關鍵年
中時電子報作者: 邱俐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5月27日 上午5:30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攀升,國內專家指出民國一○六年將會是台灣社會發展的關鍵分水嶺,因為一○六年後老年人口只會越來越多,但賺錢的人卻日益減少,專家提醒長照網絡建置再不加快腳步,屆時恐無法因應失能人口大幅增加的服務需求。
據經建會推估,台灣目前失能人口約七十萬人,但隨老化海嘯襲來,民國一一五年失能人口數便將突破百萬,達一百零四萬五千多人。台北市社工師公會昨舉辦年會,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吳肖琪以「長照照護與現制服務之整合」為題發表演說。
她指出,台灣現階段孩童、老人等扶養人口比例相對較少,但依據經建會推估,五年後、一○六年台灣便將從高齡化社會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屆時受扶養的花錢人口愈來愈多,但賺錢的人卻只會愈來愈少。
吳肖琪說,隨人口老化,二○六○年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比率將占總人口近半數,等於每兩人走在路上,就有一個人是年逾六十五歲的銀髮族,平均一.二工作人口就得撫養一名老人。
但值得憂心的是,這樣的人口推估還是以一對夫妻平均生一.三小孩推算,以當前國人低迷的生育標準,老化海嘯絕對會提前來襲,長照體系建置刻不容緩,一○六年是關鍵黃金年。
為此,衛生署照護處長鄧素文表示,衛生署日前已完成長照服務資源盤點,將全國長照服務網畫分為廿二大區、六十三個次區、三六八個小區,補足國內各區域缺乏的資源。
目標一○五年完成每萬失能人口建置七百床以上長照床位、全國各大區域設有失智入住機構、次區皆有一個社區型的日間照顧中心,並針對山區離島長照資源不足區,提供居民社區及居家照顧服務。
訂閱:
文章 (Atom)